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4-05-08 14:20

1.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符合哲学价值论的等效原理。不能简单地认为理论哲学、认识论哲学的价值和使命高于应用哲学、实践论哲学,反之,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应用哲学、实践论哲学高于理论哲学、认识论哲学。

比如,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可能和现实,等一系列的观点,都可以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比如。在生活当中,学习一些技能的时候。我们学游泳,学骑自行车,学写作文。学做菜等等…

就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这个理论原则指导自己学习,如果一味的学习知识,记忆知识,难免纸上谈兵。如果只知道盲目实践,就会学习得很慢。只有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要认真的,虚心
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同时自己也要自己多实践。多思考,多体验。

比如我们在设定生活当中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可以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来指导自己。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哲学怎样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说实话,哲学一般不会直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除非你是哲学老师或者教授,哲学就是你要讲课的内容。

哲学确实在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应用的:

1、哲学的应用通常体现在其指导作用,或者间接影响作用。哲学通常是指导生活、学科和应用技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存在。

2、哲学可以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分析、理性思辨的能力,拥有哲学思维,更能明辨是非。

3、哲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全部人性和伦理的问题。

4、哲学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活,挽救一个人的思想,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们可以用哲学来帮助别人,帮助自己。

3. 哲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我自己学哲学,怎么样应用在生活上?其实我觉得学哲学之后,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想到哪一个哲学家说过什么样的话。这都是很直接的具体的帮助了。
通常我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比如说跟别人沟通有问题,或者我做的事情被否定了,受到很大阻碍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可是一个考验,帮助我自己要更努力去设法跟别人沟通,去了解别人为什么要批评我,为什么要否定我。所以,这就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所以你如果自己去想的话,可能很有限,所以我们所提供的是什么?提供的是一百多位西方哲学家思考的线索。
这个线索,你平常用不上,但是你不可能都用在自己身上,所以你学了哲学之后,就要练习跟别人讨论各种问题,养成习惯。我很多同学都承认,他学到诚信概念,光是第一步,就已经很有帮助了。跟别人就已经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促进沟通的效果。
我自己也是这样,我这几十年,回想一下,没有跟别人吵过什么架,好像跟别人来往都是清清楚楚。所以我上次提到一个观念,同学们觉得这个太好了,能学到这一步就已经很好,就是透明的。任何一个人碰到面就很清楚,我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事,为的什么情况而跟这个人碰面,这个人是谁。
我讲简单的,我今天坐车,上车之后我找座位,这是很自然的生物本能,我们都是生物,我找到座位坐下来。
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个老太太,这个时候我就要反应了,让不让座?我可以不让座,因为没有人规定我让座,毕竟我也退休了。但是我看到老太太的年纪跟我母亲差不多,当然我母亲已经过世了。我心里就会想,这个老人家站着很辛苦,我就让她坐。
我这种行动是因为我知道遇到各种情况的时候,你都要做直接的反省,我是谁,这老太太是谁,我不是墨家的信徒,墨家是把每个老人家都当做自己的长辈,我做不到。我学习的是从别人的角度应该怎么看。
我曾经长期练习什么呢?在1997、1998年我在欧洲教书,在荷兰。那时候我就提醒自己我要开始练习,我说话的时候要听自己说话。
比如我现在说这句话,我自己说的时候,我事先听到了,因为我还没说的时候,我心里想这个话,我等于就听到了。
那我就要想,我说这个话,别人听到会有什么反应。他听到之后有这个反应之后,我后面要怎么继续说,使他的反应走向我希望他理解的这个具体的内容。
所以这样一来,我才能够在跟别人不断沟通的时候,一方面说话,一方面听自己说话,一方面地去修正它,调整它,让我们之间的对话可以更有明确的效果。
做事我也跳开看自己怎么做事,别人来了,我跟他怎么互动,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很专注很认真。
我练习,当然不至于精神分裂,就是我说话的时候,我在听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我在看自己做事。一年下来,我觉得我的生命是透明的,我跟任何人来往,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可以成为朋友,他是不是友善的。如果不友善的话,跟我的身份角色,我的言行表现很坏的话,就要改善它。
所以最后我们讲的是将应用在伦理学上,伦理学在西方比较复杂,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去研究后设伦理学,就是你说句话,你后面有什么样的预设。什么叫后设伦理学呢?你说这是善,那是恶,我们要先界定所谓的善是什么,所谓的恶是什么。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需要某些伦理规范作为他生活的原则,规范嘛,让你知道说适可而止,说话做事跟什么人应该如何地互动,都有一定的社会上的要求。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是什么?整个西方哲学的结论,为什么到后来会转向了所谓的永恒哲学,然后在这之前,是特别提到一位法语哲学家,列维纳斯,他才过世没几年。
他把伦理学放在第一哲学,你想也知道,第一哲学一向是形而上学,笛卡尔就说形而上学是根,其他的都是它的树干和枝叶。但是列维纳斯说第一哲学是伦理学。他是犹太人,从小有深刻的传统,我最近常常在想两句话,说同学们对于犹太教到基督教的圣经,有机会还是稍微了解一下,因为整个西方文化就是两个H,一个H我们知道,希腊,一个H是希伯来,犹太人。
所以列维纳斯是很认真的学者,他就提出两句话,一句话是圣经里面犹太人的十戒,他们列为第六戒,天主教列为第五戒,就是不可杀人。集中营里面,犹太人的同胞600万人都牺牲了,他说不可杀人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作他者,可以跟你完全不同,他也让你知道你自己也是别人的他者,要尊重这样的差异。不是一个复制品,不是你的另外一个我。不是的。
第二句话是什么呢?更深刻了,萨姆尔回答上帝,要坐在沙漠里很苦的,任何一个他者,对你不认识的,他对你投以求援的眼神,他摔跤需要你帮助,你这时候就要回应了,我在这儿,我准备好了。
所以这样讲我与他者的关系,一方面消极方面不可以伤害任何人,积极方面,随时回应别人要求,只要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出现的任何一个人对你都是他者。你对他的需要视若无睹,请问你能帮谁的忙呢?你一定要确信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他帮我的忙,我要回报。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所以人活在世界上把这套学会的话,一方面可以尊重别人,一方面可以帮助别人。
你看人与人的关系各种关系是透明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尼采说得好,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而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器物、制度和理念。而人有身、有心、有灵,互相对照。

哲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4. 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有哪些

如下:
第一,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生活一切应用技术的基础。
第二,哲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第三,哲学有助于我们解决个人、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难题。
第四,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各种学科的方法论。

第五,哲学培养我们的思辨思维、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让我们巧辩、灵动和富有条理性。
第六,哲学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做出人生的各种选择。
第七,哲学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教导别人,自我成长。
第八,哲学是一个人内在人文涵养的核心体现。

5.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第一,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生活一切应用技术的基础。

第二,哲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第三,哲学有助于我们解决个人、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难题。

第四,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各种学科的方法论。

第五,哲学培养我们的思辨思维、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让我们巧辩、灵动和富有条理性。

第六,哲学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做出人生的各种选择。

第七,哲学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教导别人,自我成长。

第八,哲学是一个人内在人文涵养的核心体现。

第九,哲学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智慧,可以明辨是非黑白,区分真伪科学。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6. 生活中的哲学理论

一部分:辩 证 唯 物 论(8个)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原理
基本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基本内容: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
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七)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基本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八)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4个)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
基本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基本内容: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四)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基本内容: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22个)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5个)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基本内容: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基本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基本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方法)
基本内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4个)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基本内容: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求:
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
基本内容: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
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三)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基本内容: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要求: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10个)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观点)
基本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
矛盾的观点要求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
要求要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三)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基本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
要求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四)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基本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五)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基本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
方法论意义:
必须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八)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九)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方法论要求: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十)重点论和两点论性统一原理
基本内容: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分析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分析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要求:
要求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唯物辩证法创新观:(3个)
(一) 辩证否定观原理
基本内容: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
辩证的否定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基本内容: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基本内容: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
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第四部分:唯物史观(4个)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②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四、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方法论】 
①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将贡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
②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7.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大用无用,但却无处不用,
当然也要细分你做什么事儿,
一生中各个阶段会与什么人打交道,想与什么人为伍,从事什么职业,
想做到什么程度,想不想做大做强,
想达到什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等等,
也就是要问哲学有啥用先问问自己这些最终的目标也就是理想有没有?够不够坚定,信不信自己一定会达到,
因为哲学就是给人以理想和信念的指引,如果再加上你有科学的信仰,就会趋向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先说最简单的:当你做事儿的时候一定会面临事物,这个时候哲学告诉你:只要是事物本身就会有整体部分系统要素的划分,而且事物本身也处于或整体或部分或系统或要素的地位当中,你要动的时候就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你周围的能够直接间接作用到你的因素,因为哲学首先告诉你的就是普遍联系,然后想事物的时候都往往会有形式内容结构功能现象本质的界定,这就是哲学的用处之一
 
当你与人打交道时,从事某种职业时,就难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时哲学就告诉你什么叫人生观价值观
 
当你想做到什么程度,想不想做大做强时,哲学就会问你: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条件,现实和可能之间的距离,偶然还是必然
 
然后哲学还告诉你了: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物质不运动,也就是一说到物质就必然运动,一说到运动那必然是物质在运动,既然是运动那就必然有运动的源泉,也就是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是总会存在的,无处不在的,所以就有了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质变到了就会紧接着面临肯定,被肯定过后你还有许多不足,不久你就会被否定,否定经过了一定的积累你就又会变化,这样无限延续循环下去,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能了,经过了这么多考验,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战神,因为哲学还告诉你了发展是永恒的
 
然后现实生活中你会经常面对各种事物,也就是每天都在认识,这时哲学告诉你了认识的科学过程就是: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实践,这么一个循环,当然更会离不开想,也就是思维,这个时候哲学还会告诉你什么才叫: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联想类比移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潜意识,形象,想象,灵感,直觉,顿悟,正向逆向,横向纵向,收敛发散,控制,信息,系统,理想化模型化
 
最后无论现实生活中你在哪里干什么,你都处于社会中,既然是社会,那就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经济关系,其次才是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等,这个时候哲学就会告诉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是处于什么经济结构中,什么政治结构中,什么文化结构中,当然你就会很自然理解你自己到底有多大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这个时候你就会很重视什么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了,你就会发现这四样的威力是巨大的,也就是哲学告诉你的,这都是有大用处的,你要是搞好了是能换来大钱大前途大人脉大发展的,这个时候你发现你发展了,大家都像你一样都发展了,那么同时社会也就自然发展了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8. 哲学哪些观点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真正的哲学是“形而上”的,是对终极意义的思考,是纯理论的,是彻底抽象的;生活是“形而下”的,是具体的表面的多变的琐碎的。形而上的哲学不能直接在形而下的生活的生活中运用,但又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哲学思考“存在”是什么,无论结果如何都不直接影响具体生活,这些思考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如: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L图片上的属于马哲唯物辩证法,我从来不当它是哲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